2022年4月27日,37000cm威尼斯举行本学年第17期、总第243期学术论坛在学院105报告厅举行,本次学术论坛的汇报者分别为李国鹏、陈梅静、王海霞、黄俊婷,指导老师是曹丛老师。
第一位汇报者是2021级博士研究生李国鹏,本次汇报的文章题目是“Typhoid vaccine does not impact feelings of social connection or social behavior in a randomized crossover trail among middle-aged female breast cancer survivors”,该文章发表于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期刊上,该期刊五年影响因子是13.731。该篇文章主要内容如下:炎症会产生社会后果,这可能与炎症和抑郁症的联系有关,目前已有大量的动物研究表明了炎症和社会行为改变的关系,然而,相应的人体转化研究以及低强度的炎症刺激强度所致的社会行为变化情况还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随机交叉对照实验设计,在相隔至少三周的两次全天访问中,对172名绝经后乳腺癌幸存者按随机顺序接受伤寒疫苗接种和生理盐水安慰剂注射,以观察疫苗注射及其诱导的炎症反应对其主观社会联系感和社会行为的影响。实验过程包括:注射前及注射后8小时内,每90分钟抽静脉血,评估炎症反应(IL-6,IL-1Ra)。在两次访问中,研究被试在接种疫苗后0和8.5小时分别完成社会联系量表,并在接种疫苗7小时后完成隐性和显性社会回避任务,采用线性混合模型对疫苗注射及其诱导的炎症反应所致的社会行为情况和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伤寒疫苗注射后的6.5小时内,诱发了两种炎症标志物(IL-6,IL-1Ra)显著的增加(P < 0.01),但被试的情绪和体温并未受到影响;伤寒疫苗接种和两种炎症标志物的增加对主观报告的社会联系感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 = 0.32),同时,对内隐(P = 0.34)或外显社交回避任务(P = 0.37)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作为轻度炎症诱导的伤寒疫苗接种刺激,可能并不会影响个体的社会行为过程,而更强的炎症刺激或急重疾病才是影响社会行为(如:社交回避)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该研究强调了未来在考虑炎症所致社会行为改变的研究中,应考虑炎症刺激强度的重要性;同时,考虑炎症所致的社会行为变化机制的研究中,也应考虑社交刺激的条件(如:熟悉或陌生程度)。上述研究的发展,可为揭示炎症所致精神障碍疾病的社会行为变化机制提供指导。
本次论坛第二位汇报者是2021级硕士研究生陈梅静,汇报的文献题目是“Maternal sensitivity and child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behavior: a mediating role for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gene (NR3C1) methylation?”,该文章于2023年1月发表于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期刊上。早期的护理环境可以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持久的影响。动物模型表明,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NR3C1) DNA甲基化通过对压力调节系统的影响,在更具反应性的照护与改善的行为结果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在当前这个社区样本的纵向研究中,我们检验了儿童NR3C1甲基化水平是否介导了婴儿期母亲敏感性对儿童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通过观察母婴互动,对145名母亲在婴儿5周、12个月和30个月时的母亲敏感性进行了测评。在6岁时对这些儿童口颊细胞中的DNA甲基化进行了评估,并在6岁和10岁时测评了母亲报告的儿童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结果显示,婴儿5周时更高的母亲敏感性显著负向预测了两个NR3C1 CpG位点的DNA甲基化水平,但这两个CpG位点的DNA甲基化水平并未介导婴儿期母亲敏感性对儿童6岁或10岁时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为母亲在婴儿早期的敏感性与参与压力调节的CpG位点的DNA甲基化水平有关提供了证据,但尚不清楚这一发现对儿童心理健康的意义。
本次论坛第三位汇报者是2021级博士研究生王海霞,汇报的文献题目是“circS100A11 enhances M2a macrophage activation and lung inflammation in children with asthma”,这篇文章于2022年9月发表于《Allergy》期刊。circRNA的失调与多种人类疾病有关;然而它在儿童哮喘中的作用尚不确定。通过微阵列分析了circRNA的差异表达谱。通过定量实时PCR、RIP和ChIP等检测circRNA影响巨噬细胞活化的作用和机制。在蟑螂过敏原提取物(CRE)诱导的鼠哮喘模型中测试circRNA及其宿主基因在哮喘中的作用。我们鉴定了372个circRNA,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它们在哮喘患儿的PBMC中表达差异。功能未知的circRNA circS100A11主要在单核细胞中表达,在哮喘患儿中显着上调。circS100A11通过增强其宿主基因S2A100的翻译促进M2a巨噬细胞活化,并在具有circS100A11巨噬细胞特异性过表达的CRE诱导的鼠哮喘模型中加剧肺部炎症。在机制上,circS100A11通过与CAPRIN1竞争结合来促进S100A11翻译,以减少S100A11翻译时CAPRIN1的抑制。然后,S100A11从核仁蛋白中释放SP3,并促进SP3与STAT6启动子结合,以增强STAT6表达和M2a巨噬细胞活化。巨噬细胞特异性敲低S100A11可以缓解CRE诱导的体内鼠哮喘模型中的肺部炎症。该研究结果可作为哮喘患儿的潜在治疗和诊断靶点。
第四位汇报者是2021级博士研究生黄俊婷,汇报文献题目为“Social Frailty in Late Adulthood: Social Cognitive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Correlates”,该文章发表于国际杂志《The Geront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上(IF = 4.942, JCR = Q1)。本篇文章介绍了在成年后期,随着某些社会需求增加,由于身体和认知能力下降,需要更多的实际支持来管理日常生活的诉求。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面临着更高的社会孤立风险,社会联系和社会参与减少,更有存在可能独自生活的风险。与此同时,老年人对他人的社会依赖性增加与他们获得社会资源的机会减少之间的这种差异,使他们更容易受到社会衰弱的影响。本研究为横断面设计,通过标准回归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调查了老年人群中社会衰弱和社会认知(社会认知、心理理论、情感共鸣、不适当的社会行为)之间的联系,以及心理学变量(冷漠、堕落、社会焦虑、弹性、生活满意度)的预测因素。该结果对推荐我国老年人的身心社会健康以及健康老龄化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四位汇报者对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精彩汇报,曹丛老师根据汇报内容进行了精彩点评,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大家受益匪浅,这一期学术论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