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1日,37000cm威尼斯第4期,总第187期学术论坛经腾讯会议平台成功举办。本次学术论坛汇报者为苏靖雯、孙可馨、孙相洁、王洁,点评老师为崔乃雪老师。
第一位汇报者是2019级研究生苏靖雯,汇报了Melissa Mazor于2019年发表在《Cancer》杂志名为“Perceived Stress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Symptom Burden in Cancer Survivors”的文章,首先该文章调查了完成初步治疗的癌症幸存者所经历症状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对其生活产生的困扰程度,其次,评估了一般人口学特征、由于生活事件所引起的非特异性的压力以及由于患癌事件所引起的压力与其症状负担之间的关系,提出完成癌症初步治疗的幸存者,虽然生存时间平均达到五年,但是仍然报告了较高程度的症状负担,建议在以后的研究探究引起较高症状负担的机制,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帮助。该研究具有临床意义,研究思路值得同学们借鉴。
第二位汇报者是2019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孙可馨,汇报的文献题目是“Stress sensitization to depression following childhood adversity: Moderation by HPA axis and serotonergic multilocus profile scores”。该研究通过两种三方交互效应(第一种:HPA轴多基因得分*近期压力*儿童时期的不幸;第二种:5羟色胺系统多基因得分*近期人机压力*儿童时期的不幸)来探讨对抑郁的影响。该研究主要应用SPSS软件,交互效应通过PROCESS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HPA轴多基因得分较高的情况下,近期压力和儿童时期的不幸对抑郁有显著的交互效应。而5羟色胺系统多基因得分在较高情况下,近期人际关系和儿童时期的不幸对抑郁有显著的交互效应,但在得分较低的情况下,产生了风险基因的保护性“钢铁”效应。该研究对压力这一环境变量选择了近期压力,近期人家压力,和慢性压力三种类型,并分别进行了分析,故该研究对多基因得分与环境和环境的三方交互效应对抑郁的影响提供了较为全面综合的分析。
第三位汇报人是2019级硕士研究生孙相洁,汇报了题为“efficacy of a transdiagnostic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for eating disorder psychopathology delivered through a smartphone app: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的论文,发表于psychological medicine杂志,影响因子5.641分。本论文主要探究对饮食障碍患者进行基于应用程序的多元诊断模型的认知行为治疗效果的评价,是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干预组在实验结束时,除了补偿行为没有改善外,其他饮食障碍行为都有明显改善,参与者对整个手机应用程序整体满意,试验中数据丢失率在35%。本研究提示,在今后的治疗措施中,可以将手机应用程序作为治疗的一部分,并将之与标准治疗程序相结合,为饮食障碍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干预治疗措施。
第四位汇报人是2019级硕士研究生王洁汇报了题为“Fenofibrate increases cardiac autophagy via FGF21/SIRT1 and prevents fibrosis and inflammation in the hearts of Type 1 diabetic mice”的论文,发表于Clinical Science杂志,影响因子5.223分。本论文主要探究了Fenofibrate可以通过激活FGF21/SIRT1通路增强心脏自噬进而防止由一型糖尿病引起的心肌纤维化和炎症。本研究为Fenofibrate应用于一型糖尿病心肌病提供了机制方面的深层次探讨。Fenofibrate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降低脂质水平,副作用较少。因此,Fenofibrate可能为一型糖尿病心肌病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四位汇报者对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精彩汇报,崔乃雪老师针对每项研究进行了细致点评,提出文献中值得思考和借鉴的研究方法,大家受益匪浅。